10月11日是“世界肥胖日”。从设立至今,这一天传出的尽是坏消息。
今年10月11日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发布最新报告《肥胖重负:预防经济学》(以下简称《肥胖重负》)称,世界多国急需“瘦身”。
若不加以控制,到2050年,世界发达国家、富裕地区的人均寿命,或将减少3年。可能有9000万人“因肥丧命”。
应对肥胖相关疾病,每年花掉3000亿
时间倒推至2009年。OECD在其成员国调查发现,超重、肥胖问题日益普遍,逼近总人口数的1/5。
按照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定义,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(BMI)≥25时,为超重;BMI≥30,为肥胖。
从2015年至今,OECD每年都会在肥胖日前夕,发布研究报告。旨在督促其成员国,“以实际行动,激励和帮助国人实现健康体重,解决全球化肥胖危机。”
在OECD会议上,各国承诺,会全力、控制肥胖增长率。
但现状正在失控。
《肥胖重负》显示,如今,OECD成员国的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,达到58%。“超大码”儿童和青少年,亦从“少见”,变成普遍。在富裕国家,超重者占其总人口数的3/5。
腰围增加,工位扩大,人们的生产力却越发低下。《肥胖重负》指出,体重超标会影响个人择业,降低就业率,甚至影响收入。
“体重超标者更易罹患各种慢性病,接受更多的手术治疗。生病缺勤的天数更多。相比正常体重者,其处方药的用量也会翻番。”OECD卫生部门负责人Francesca Colombo说。
《肥胖重负》预测,未来30年,有近60%的糖尿病新发病例可能和肥胖、超重有关。由此导致的是,成员国需拿出8.4%的健康卫生预算,以解决肥胖相关问题。每年至少要投入423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3000亿元)。
“OECD及欧盟28国的GDP,会因体重问题,平均下降3.3%。”Colombo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