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GI肿瘤患者对ICIs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及预后
【意义】随着ICIs在GI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,获得性耐药(AR)的发生逐渐显现。然而,ICIs AR患者的疾病进展模式和生存期尚不清楚。
【目的】旨在探讨晚期GI肿瘤患者ICIs治疗后AR的特点及预后。
【研究设计、方法与患者】队列研究,对2016年1月14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GI肿瘤患者进行筛查。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(v1.1),初始应答被定义为完全应答、部分应答或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。疾病进展也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(v1.1),初始应答后进展或死亡定义为AR。AR的寡进展定义为小于等于2个疾病部位的进展。评估GI肿瘤中AR的现状、类型及预后,并评估AR的部位和后续管理。2021年6月至8月进行了数据分析。
【干预】队列中的患者接受单纯ICI或联合治疗。
【主要终点和统计方法】OS分析采用Kaplan-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,以确定每个变量对预后的影响。
【结果】在1124例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中,373例(33.2%)患者[男性:282例(75.6%);中位年龄62(54~68)岁]获得初步缓解,173例(46.4%)患者[男性:137例(79.2%);中位年龄61(54~67)岁]进展为AR。AR的进展类型多为寡进展(70.5%),而非多转移进展[38例(22.0%)],预后良好(38.5个月 vs 14.0个月;HR:0.37;95%CI:0.18~0.74;P<0.001)。淋巴结(101例,58.4%)似乎是AR高发部位。AR后患者管理以系统治疗为主(96例,55.5%)。
【结论】寡进展是AR进展最常见的模式,而淋巴结是AR最易发生的部位。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对AR最有利的管理方法。

ICIs在GI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,并已成为胃癌,食管癌和肝癌等一线的标准治疗,随之而来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免疫治疗耐药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?我们该怎么应对?免疫治疗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AR。本研究首先证实了AR模式以寡进展为最常见,且以淋巴结为主要部位,这就为下一步的治疗策略提出重要的参考。针对寡转移,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,比如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手段,或者保持免疫治疗,更改联合用药等等。对AR的深入认识,将为最大限度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探索方向。
参考文献:
1. Fucà G, Cohen R, Lonardi S, et al. J Immunother Cancer. 2022 Feb;10(2): e004001.
3. Zhuo N, Liu C, Zhang Q, et al. JAMA Netw Open. 2022 Mar 1;5(3): e224637.
|